“生活为源,启思践行” ——低段数学教研活动报道
发布时间: 2025/10/16 11:37:16 8次浏览 作者: 陶南
“生活为源,启思践行”
——低段数学教研活动报道
10月15日,南京市智康路小学数学教研组举行教学研讨。丁宇婕老师带来一年级《生活中的位置》课例,课后全体数学教师共研教学实施与素养落实。
《生活中的位置》是学生认识空间形式的起点,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。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而言,他们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,但如何将生活中模糊的位置感知,提升为清晰、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,并初步建立上下、前后、左右的位置观念,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。
丁老师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: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,理解并正确运用“上、下、前、后、左、右”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;通过观察、讨论、游戏等活动,初步感受位置的相对性;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,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,培养初步的空间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。
教学中,丁老师从猜谜语导入,以学生熟悉的教室环境为天然课堂。她从“说一说周围的同学是谁?”,引导学生观察,再到“帮助红红找到她的位置”,由学生自身延伸到书本,让学生在站一站、指一指、说一说的过程中,深刻理解“前、后、左、右”。丁老师特别注重学生的语言规范,耐心引导他们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,如“我的前面是XXX同学”。
课后,听课教师们围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展开了深入研讨,肯定了丁老师对教学设计、教学环节的巧妙安排。
谢筱萌老师谈到,丁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“数学源于生活,用于生活”的理念。她巧妙地将学习内容融入到学生最熟悉的教室场景中,使抽象的方位知识变得直观、可感,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,在活动中有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表达能力。
祝召凤老师指出,丁老师设计的课堂活动层次分明,富有趣味性。从动态的游戏到静态的观察,从师生互动到生生互动,环节紧凑,过渡自然。尤其是“听口令,做动作”游戏,不仅巩固了知识,更训练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,实现了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目标融合。
王浩老师认为,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清晰流畅,丁老师善于捕捉和利用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。她能及时关注并纠正学生在描述位置时易出现的混淆(如左右分辨),通过反复实践和强调,帮助学生牢固建立方位概念。整个课堂活而有序,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了知识和自信。
随后,教师们围绕“生活为源,启思践行”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。大家达成共识:低年级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,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,让学生在动手实践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亲近数学、理解数学、应用数学。
本次教学活动以《生活中的位置》为课例,生动展示了如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无缝对接。它不仅为一(3)班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,也为低年级数学如何有效启蒙、激发兴趣提供了有益的借鉴。之后数学组将继续探索以生活为背景的趣味教学之路,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启航地。